“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相对于长江流域所滋养出的南方“暖”文明,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由于特别的纬度位置和地脉特征,在长时间的历史流转里,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具有极强特性的“寒”地文化,也由此得以在世界文明多样性之林当中显声留名,并不断推陈出新,愈加精彩。
在众多符号性的文化门类中,黑龙江特别的多样性民族群落所衍生出的民族文化,也由于特定环境的风物影响,在中国多民族文化乃止世界多民族文化当中,成为新时代值得书写的恢宏篇章,这其中一定要特别提到的,就是有着“乌苏里瑰宝”之称的赫哲文化。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赫哲人的终生事业是捕鱼,一年四季,捕鱼都是赫哲人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杀生鱼、塔拉哈、鱼刨花等等赫哲民族美食,都是勤劳智慧的赫哲人在一次次的渔猎过后,所积淀下来的特色风味。
以渔猎文化为主要特征的赫哲族历史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与赫哲族的自身形成发展同步展开,相互影响。赫哲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模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些特点,并产生了独特的生产工具、住宅、服饰、民俗民风等方面的特征。每一个民族共同体都有自己经济形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一些特点,并由此产生了劳动工具、住宅、服饰、习俗、民俗民风等方面的特征。这些民族特征的世代留存,既是民族传统的效验,也是民族自我意识的体现。
在我国的清代时期诞生于三江流域的赫哲族,在继承女真族系的文化基础上,融入了满、蒙、汉、鄂伦春等民族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凝练了以渔猎文化为基本特征,具有自身独特内涵的赫哲族历史文化。
赫哲族所创造的文化是以渔猎为“核心”的文化。渔猎贯穿赫哲族社会各个发展阶段,渔猎文化贯穿赫哲族社会的方方面面。赫哲族的生产活动、生活习俗、精神层面、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都同渔猎文化紧密相关。赫哲族生活习俗也是在渔猎生产、生活中渐渐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地自身民族特点。
赫哲族的衣、食、住、行无不与“渔、猎”息息相关,传统的“渔猎文化”是在特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已经特殊的自然环境中渐渐形成的,并流传至今。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物质文明的侵蚀,赫哲传统渔猎文化的现状已岌岌可危。
赫哲族人不再以渔猎为生,一些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学、歌舞、工艺、礼仪、游艺和服饰等传统文化正在不断消失。赫哲族渔猎文化现状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及专家学者的重视,保护和发展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迫在眉睫。
为拯救渐渐消亡的赫哲族渔猎文化,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已成为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国家级试点项目。赫哲人已经开始觉醒,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涌现出来,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的全新道路。
福成厚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追探和传播赫哲文化,在历来门店乃止博物馆式新店的筹划中,更是注重还原了多样赫哲特色风味美食以供宾客品尝。与此同时,赫哲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衍生出的捕鱼文化、与鱼相关的艺术及生活器具,都将在福成厚的后续门店的相应展区内得到具体的呈现,也必然会引领着来往的宾客,走近并走进这个以鱼为传统图腾的东北民族。